Lane 专栏 | 这所学校好在哪里?家长如何选择一所好的教育机构
Lane 专栏 | 这所学校好在哪里?家长如何选择一所好的教育机构
【小米推荐】上一周 Lane专栏 《上还是不上? 美国妈妈如何看待‘重点学校’?》得到了很多父母的热烈反馈,有些父母还专门留言给我们,分享了他们择校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细节都起伏波折。总之,家长们的反馈是:由于教育资源的悬殊、在中国上重点是不争的需求;由于人口众多、上重点难也是赫赫然的现状。
朋友圈中散播着许多的择校类型的微信,大多太过于描述细节:教哪些课程、老师背景、学生背景、学费如何,并不能给家长们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去判别学校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接着上一周的话题,Lane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家长能用一些什么标准,从哪些方面去看一个学校是否具备了培养未来孩子面对世界平台竞争所需能力的教育条件。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next decade, workers will need to demonstrate foresight in navigating a rapidly shifting landscape of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skill requirements. They will increasingly be called upon to continually reassess the skills they need, and quickly put together the right resources to develop and update these skills.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know that they can no longer expect a job for life.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mean that tomorrow’s workforce needs new, advanced skills, and to be prepared to be life-long learners.
要在未来十年取得成功,雇员需要对雇主公司的组织架构和对员工的要求有远见卓识。受雇人员会持续评估自己需要的工作技能,并且不断利用有效资源进行能力更新和自我提升。学生和家长都明白,现在不是一辈子都指望一份工作的时代了。全球化和技术变革意味着明天的劳动力市场需要有创新能力和强大学习能力的人。
Unfortunately,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t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 post-secondary levels are largely the products of the past. Local and state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do not change education policies quickly enough to support next generation learners.
不幸的是,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是过去时代教育的产物。政府对于教育政策翻新的速度也远远赶不上社会对于新型人才需求的发展。
This leaves concerned parents at an impasse. How can a parent choose an education institution for their child that will prepare them for the future?
这样的局面让家长们陷入僵局。家长该如何选择一家优秀的教育机构,可以有能力把孩子培养成未来优秀的人才呢?
The very best educational systems prepare students to be successful, productive, and engaged members of society. By being knowledgeable and asking questions, parents can be sure that their children’s places of learning are placing a strong emphasis on the following goals:
最优秀的教育体系会把孩子培养成为成功、高效、积极融入社会的人。如果家长具备丰富的教育知识,便可以通过和教育机构交流、询问,来了解机构的教育理念是否积极有效:
1,Placing additional emphasis on developing skills such as critical thinking, insight, and analysis capabilities
重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我听在北京顺义国际学校的一位家长朋友介绍,他孩子大概在6年级左右时,老师会布置任务,让孩子去自己搜索历史资料,讨论’什么是民主?‘,’民主带来哪些好处?但是它又存在哪些问题?‘ 其实这样的训练,就是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个小例子。
我在办公室的中国老师最近分享了《人物周刊》中的一篇文章,讲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丛日云教授如何上一门《西方文明通论》课程。采访文中提到:’低年级的本科生听他的课是’受启发‘和’毁三观‘并行的过程。‘他让学生们了解真实的历史很复杂,不能简单地被划分为好人与坏人、侵略与被侵略。丛说:”你们未来可能面对着社会的变革,你将如何选择?当你做选择的时候,你是不是一个明白人?“ 事实上,一所学校对不同观点的包容心态,也关系到能否为孩子提供培养批判式思维的环境。
2,Includ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or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that gives prominence to soft skills—such as the ability to collaborate, work in groups, read social cues, and respond adaptively
通过实践学习,重视发展学生的软实力-- 如合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社交能力
最近几年中国的公立小学发展也很快,上一篇文章发出去之后,有一位妈妈跟我们分享了她的孩子在北京一所公立小学学习的情境,老师通过日常生活中购物的情境帮助孩子了解'加减乘除'在生活中的运用。令人惊讶的是,现在的小学考试,也被设计地非常友好、从生活实践的角度出发,更符合小朋友对知识的理解、他们非常喜欢。
(这位中国妈妈分享给我们的照片,一年级数学考试情境道具:)
3,Integrating interdisciplinary training that allows students to develop skills and knowledge in a range of subjects
跨学科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这一点,在初中、高中的兴趣课堂会比较容易看到。北京的很多学校有第二课堂,讲建筑、融合了数学、物理、美术等知识;讲经济学,融合了历史、数学、政治学等知识。学校提供的这些综合学科的科目,可以提供给孩子很好的跨学科学习机会,了解基础学科的学习内容在实践中的运用。
(我截取的著名的NGO组织Junior Achievement在中国的一些课程:)
4,Promoting culture-based activities that encourage students to develop a globally inclusive viewpoint
开展跨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发展全球性思维能力。
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很多学校有自己的外教老师、有留学生、也有去国外游学的项目,这些都是孩子们接触global culture的窗口,会为孩子们提供更开阔的视野。
5,Incite interest and curiosity in learning in order to build a life-long learner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将他们培养成为学习能力强大的终身学习者。
家长们可以通过一些课程结构的设计来判断学校是否帮助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一堂有启发的课程,不会先给孩子灌输’what‘与’how‘,而是会给孩子时间,去思考’why‘。当古人希望计算圆的面积应当如何计算?大家能不能讨论一下?孩子们或许能自己得出:圆的面积,近似无数个小三角型面积的加总。如果老师直接跟学生讲 S=πr²,那么知识本身的生命力就被阉割了,孩子们不能从知识的源头去了解和体验探索未知的美妙。
6,Integrating new-media literacy into education programs.
在教学中融入新媒体的使用,如社交软件的使用等等。
接下来的世界,学会使用软件工具是一个必须的技能。我确实发现,这一点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差距。在美国,一个高中生很有可能不会计算概率统计,但他很有可能知道如何用苹果电脑里的软件,设计出非常有趣的图形和动画、能自己拍摄和剪辑一段开学典礼的视频。对于大多人来说,如何解奥数题,并不能帮你赢得一份好工作并成为一个leader。但是如果你懂得运用工具,那么至少你会是一个有趣、有一技之长的人。
(在美国一所幼儿园里,孩子们利用pad进行digital learning:)
7,Offer online or blended learning experiences using technology for research, to collect and organize data, as a remote-learning tool, or to deliver presentations
利用科技远程学习,进行知识检索、数据整理,或者在线演讲,提供在线以及线上线下配合的学习体验。
这一点配合上一篇文章中讲到的孩子说需要的’虚拟合作‘的能力。不用讲到未来,即便现在,优秀的企业、组织领导者,天天都有可能需要进行全球的电话会议、对全球人力、技术、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来完成一件工作。
我听办公室一位MBA同事说,她在中国麦肯锡当咨询顾问的同学,白天在印尼的工场与企业CEO讨论运营管理的改进方式,会随手把笔记发送给在印度的支持部门,印度同事们会把这些写在’餐巾纸‘上的笔记,结合全球的数据库,做成美妙的图表发送回来。这些咨询顾问,晚上还可以与在日本或者德国的运营管理专家展开电话会议,询问他们的意见。这是多么有意思的协作体验啊!
【Lane的简介】
Lane is an education professional with eight years of experience teaching and designing curriculum. Lane was born in a small city in America and as a child dreamed of traveling the world. After graduating from university and living in Mexico and Spain, Lane moved to Guangzhou, China. She met her husband(a New Zealander) in Guangzhou and, in 2012, their daughter Stella was born. Lane’s passion for education continues to motivate her to create educational materials that benefit children both cognitively and socially. Lane aspires to make language learning an experience which captures and cultivates children’s natural passion and curiosity.
宜兰是一个拥有八年的教学课程设计经验的学术专家。她出生在美国一个小城市,在小时候就梦想着环游世界。大学毕业后,住在墨西哥和西班牙,后来她搬到了中国的广东。在广州,她遇到了她的丈夫(一个新西兰人), 2012年,他们的女儿呱呱坠地。宜兰对教育的热情激励着她对教材编写的热情, 为儿童和社会做出贡献。宜兰希望语言学习能成为一种培养儿童自然激情和好奇心的体验。
请戳“阅读原文”,快到VIPKID碗里来!
版权声明
本站提供的网络服务中包含的任何文本、图片、图形、音视频等原创性内容和资料均受版权、商标或其他法律的保护,未经相关权利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媒体直接或间接予以发布、播放、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出于播放或发布目的改写或复制发行或者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同时本站尊重原创,支持版权保护,承诺积极打击版权侵权行为。
若您认为本网站所提供的任何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其他权利,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予以删除等处理。侵权投诉通道:IP@vipkid.com.cn ,请您在投诉邮件中写明如下信息:
(1)被诉侵权的内容或文章的链接;
(2)您对该等内容或文章享有版权的证明资料;
(3)您的联系方式。我站会在接受到您的通知邮件后十四个工作日予以答复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