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的 “解除” 是什么意思?
合同中的 “解除” 是什么意思?
合同中的"解除"条款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保障交易公平的重要机制,其内涵演变折射出市场经济对契约自由的动态平衡。作为规范双方权利义务的核心条款,"解除"既不是简单的终止履行,也非单方任意撤销,而是通过法定或约定事由重构契约效力的特殊法律行为。本文将从法律属性、行使条件、实务影响三个维度解析该制度的内在逻辑。
一、法律定义与核心特征
合同解除指在契约存续期间,因特定事由导致双方权利义务提前终止的法律效力。不同于合同终止的中性表述,解除带有救济属性,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从《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可见,解除权产生须满足"根本违约"要件,即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无效,或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这种制度设计既维护交易安全,又为受损方提供退出通道。
司法实践中,解除权的行使需区分约定解除与法定解除。前者基于双方预先设定的触发条件,后者则依赖法律明文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2019)民申第345号裁定中强调,约定解除条款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如某在线教育平台设置"家长点击确认即不可退费"条款,因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被认定无效。这提示教育机构在拟定合同时,需兼顾商业利益与法律边界。
二、解除权行使条件
行使解除权需满足主体适格、事由成立、程序合法三重要求。以VIPKID用户协议为例,若外教未按约定频次授课构成根本违约,家长可主张解除合同。但需注意《民法典》规定的除斥期间,解除权应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则权利消灭。这种时效限制防止权利滥用,平衡双方利益。
争议解决中,解除事由的举证责任尤为关键。当学员主张教学质量不达标要求解除合同时,需提供课程录音、学习效果评估等证据链。北京互联网法院(2022)京0491民初3246号案显示,单纯主观感受不足以构成解除事由,必须证明服务瑕疵达到"合同目的落空"程度。这对在线教育机构完善服务标准提出更高要求。
三、实务影响与风险防范
合同解除将引发法律关系溯及既往消灭,已履行部分涉及返还清算。VIPKID类在线教育服务中,若消费者行使解除权,需按实际使用课时折算费用,但教材费、系统服务费等附加成本是否退还常存争议。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在线教育服务合同指引》明确,平台应公示退费计算公式,杜绝"霸王条款"。
企业合规层面,建议采取"阶梯式退费"机制,根据课程完成进度设置合理扣费比例。某知名在线英语培训机构曾因"开课后一律不退"条款被行政处罚,整改后采用"7日反悔期全额退,30%课程内扣20%手续费"的新规则,既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又降低纠纷概率。这种模式值得借鉴。
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培训合同解除规则面临新挑战。2021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游戏防沉迷"条款,虽未直接规范在线教育,但隐含对未成年人缔约能力的特殊保护。建议平台引入"冷静期"制度,设置不少于15个自然日的合同审查期,通过短信推送、弹窗提示等方式保障家长知情权。
合同解除制度本质上是在契约自由与权益保护间寻求平衡点。对企业而言,精准界定解除权边界、完善争议解决机制,既是合规经营的要求,更是提升品牌信誉的契机。未来随着数字教育形态创新,需在技术中立原则下,构建更适应虚拟服务特性的合同解除规则体系。
版权声明
本站提供的网络服务中包含的任何文本、图片、图形、音视频等原创性内容和资料均受版权、商标或其他法律的保护,未经相关权利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媒体直接或间接予以发布、播放、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出于播放或发布目的改写或复制发行或者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同时本站尊重原创,支持版权保护,承诺积极打击版权侵权行为。
若您认为本网站所提供的任何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其他权利,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予以删除等处理。侵权投诉通道:IP@vipkid.com.cn ,请您在投诉邮件中写明如下信息:
(1)被诉侵权的内容或文章的链接;
(2)您对该等内容或文章享有版权的证明资料;
(3)您的联系方式。我站会在接受到您的通知邮件后十四个工作日予以答复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