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母女的英文深度阅读笔记:给孩子最强大脑,不如陪孩子读遍好书
一对母女的英文深度阅读笔记:给孩子最强大脑,不如陪孩子读遍好书
本文作者,粟米,西安交通大学MBA,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家庭亲子教育的践行者、少儿思维导图的推广者。运营有公号糖纸匣子(candypaper-box),分享思维导图、启蒙教育、亲子系、心理学的点点滴滴。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宝贝学英语时,相比学会几个单词、语法,更重要、更长远的是思考如何让宝贝养成高效的英文阅读习惯?
今天的内容来自一位妈妈的分享,她用思维导图,制作读书笔记的方式,教会了女儿检索、总结等超实用的英文阅读技能,更塑造孩子不断求知的好习惯。
下面是这位妈妈悉心整理的总结,相信对你家宝贝有用↓↓↓
读虚构类图书:探究故事的背景
国外孩子在阅读时有一个特点:专注于发掘图书的时间和地点背景,围绕这些,他们能学到图书以外更丰富的知识,反过来,这些背景知识又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情节。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使用的工具正是「气泡图」。
它能帮助孩子对书中背景线索,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判断故事的时间地点。据说,这种气泡图还有专门的名字——Setting Map(背景图)。
比如在读Aladdin(《阿拉丁神灯》)这本书时,背景图就能派上大用场——因为作者对故事的时间和地点都交代得非常模糊,需要宝贝看书时,找各种线索,补全背景图。
在阅读的时候,我引导女儿在纸的中央,画上主题气泡(topic bubble),写下了「Where dose it take place?」,帮助她将注意力聚焦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首先要紧密关注故事的开头,看作者如何描述背景和环境。
Aladdin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Far away, in the land the swallows fly to in winter, lived a poor widow and her son, Aladdin.」(很久以前,有一片土地,冬天的时候燕子会飞到那里去过冬。在那里,住着一个贫穷的寡妇和她的儿子阿拉丁。)
根据燕子迁徙的常识,我们可以推测出——阿拉丁生活的地方,气候应该十分温暖,甚至有几分炎热。
这是否意味着阿拉丁的故事发生在我国的江南地区吗?好像不太对,因为人物形象看上去不像中国人。
因此,想要更准确地判断它的地理位置,还需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线索:气候条件、建筑风格、民族风俗、地域文化等。可惜的是,我们很难在故事中读到与环境背景相关的描述。
那该怎么办呢?可以把视线放在插图上,看那里会不会提供比文字更有价值的信息。
确实如此,插图中「暴露」了不少细节,比如独特的建筑风格——圆顶的楼房、拱形的门窗都带有浓浓的异域风情,以及充满民族色彩的帐篷。我们知道,帐篷有便于拆卸、运输的特点,是游牧民族的最爱,以满足他们逐水草而居的生存需求。
其次,在图中,男人和女人们都身着长袍,头上包着围巾,几乎只露出一张脸。而且女儿居然比我还细心,她观察到一个重要的细节:无论阿拉丁还是公主,他们的肤色都比我们更深一些,呈现出美丽的古铜色……
再次,情节中也是一个好帮手——阿拉丁在沙漠洞窟中找到神灯,又穿越沙漠寻找公主,「沙漠」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线索,而与这个线索紧密相联的,还有当地非常特殊的交通工具——骆驼!
于是,她将搜集到的这些特征逐一画在气泡里,既有气候地貌,又有建筑及服饰特点,还包括人种肤色信息。把这些信息综合在一起后,我们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地理线索——这个故事很可能发生在古代的阿拉伯地区。
后来,我们在网络上查找到了《阿拉丁神灯》的出处,证实了我们的想法。你可能会说,何必这么费劲呢?直接搜索不就得了?但这个过程真的不能省的,不然,女儿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像现在,对阿拉丁的时代背景、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都有更深刻的认识。
读非虚构类图书:解决现实问题
如果说,阅读虚构类的图书,像打开一个个故事王国里的谜团,阅读非虚构类的图书,就要注意图书和现实的结合了。
女儿最近在读《神奇校车》Magic School Bus(美国最流行的自然科普读物之一)系列,其中的《把热留住》讲述了一个「如何变暖和」的故事。
故事中,弗瑞兹老师与学生们来到北极,却陷入了忘保暖衣、校车被冻住的困境。大家想方设法使校车上的冰融化,并最终恢复了它的动力系统,回到了校园里。
书中的主角们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分为了三步:
第一步,定义这个问题。书上有一句话讲得非常明白:「要想回家,我们必须得想办法让车子热起来。」
一个主目标往往需要分成多个小目标来实现。在随后的叙述中,我们发现,这意味着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找到提供热量的热源」,其次还需要「阻止热跑掉」。
第二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弗瑞丝老师和学生们想出了许多保暖的方法,比如钻到北极熊的毛里,比如修建冰屋。此时,需要格外留心书中有没有解释问题的解决原理。
第三步,弄清楚为什么能解决问题,才能够开拓思路,引导孩子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找。比如,书中的主角就不小心道破了「天机」:「用纸把我们的身体和冷空气隔开,可以阻止热跑掉。」
正因如此,北极熊厚厚的、打结的毛能保暖,有许多微小孔洞的冰屋也能保暖。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找到了核心问题,掌握了解决方案,还理解了现象背后的原理。但这样做,还不算顺利完成,因为还差最后一个步骤:把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理解并消化,甚至指导生活实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变小,钻到北极熊的毛里取暖,但我们可以铺电热毯、盖棉被。为了整理思路,不妨绘制一张「桥形图」,这是一种适合用于类比的思维导图。
在桥形图的横线上面,可以写下书中提供的解决方案。比如,通过生火、钻进北极熊的毛里取暖,比如把纸团塞进衣服、将油脂淋在身上保暖。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用到这些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在横线下方写上现实生活中相应的办法。我们很少生火取暖,但是可以吹空调获取热量;没有谁会将书页撕下来塞进衣服,不过我们却可以穿棉衣御寒。
在寻找现实生活中的解决方案时,女儿想出了许多办法——比如,对应生火,我们不仅可以使用空调,还可以借助暖气、小太阳等供暖设备。
有这么多好的想法,我建议女儿再画一张树形图。相比桥形图,树形图能更好的体现分类,并容纳更多的信息。
首先,我们先在纸上写下思维导图的主题——「变暖和的方法」,然后将它分为「取暖」、「保暖」两大类。尽管都与热量相关,「取暖」是指获取热量,「保暖」则是指阻止或延缓热量散发。
然后,进一步添加分支,将解决办法细分为「书上提供的解决方案」和「现实生活中的办法」两种。
接下来,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将书中提供的方案都整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关键词或短语,帮助我们分辨这些办法,比如「热源」暗示着取暖的方法,而「把热留住」、「阻止热跑掉」则意味着找到了保暖的办法。
最后在这张图中,既有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分类,也有对书本中知识的总结,还有我们联系实际思考的成果。
这样的练习,对于提高孩子的思考力非常有用,尤其是陪孩子阅读百科类图书时,这种方法非常有趣,也能挖掘孩子的潜能和脑洞。
比如阅读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或者预防灾难相关的图书时,将这个问题与解决方案对应起来,并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同样的,孩子可以借助桥形图完成以上类比。如果他想出来的方案非常多,那么就用树形图分类列举。一开始这样做,可能会比较慢,但当孩子上手后,效益也会慢慢显现。
更重要的是,陪孩子一起看遍好书的这个过程,会把求知的习惯慢慢渗入到孩子的血液中,真正让孩子终身受益。
这些方法对孩子的英文阅读很有用,至于口语和听力,需要纯正的听力输入,专业的指导,保证高质量的口语输出。VIPKID北美外教,口音纯正,针对4-12岁小朋友,提供1对1在线学科英语课程,给孩子带来纯正的美式小学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速度领取价值288元的福利包:
① 在线英语水平测试1节;
② 纯正北美外教1对1英语体验课1节。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为配图表达
若有不妥之处,请微信留言告知,谢谢
版权声明
本站提供的网络服务中包含的任何文本、图片、图形、音视频等原创性内容和资料均受版权、商标或其他法律的保护,未经相关权利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媒体直接或间接予以发布、播放、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出于播放或发布目的改写或复制发行或者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同时本站尊重原创,支持版权保护,承诺积极打击版权侵权行为。
若您认为本网站所提供的任何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其他权利,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予以删除等处理。侵权投诉通道:IP@vipkid.com.cn ,请您在投诉邮件中写明如下信息:
(1)被诉侵权的内容或文章的链接;
(2)您对该等内容或文章享有版权的证明资料;
(3)您的联系方式。我站会在接受到您的通知邮件后十四个工作日予以答复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