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1对1视听体验

立即领取

合同中的 “转让” 是什么意思?

2025-07-12 11:39:56  ·  有资有料

合同中的 “转让” 是什么意思?

在商业合作与教育服务领域,合同作为约束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其条款的精准性尤为重要。"转让"作为合同中的高频词汇,既承载着权利义务的转移功能,又暗含着法律风险的传导可能。对于VIPKID这类在线教育机构而言,课程套餐转让、教师聘用合同承接、技术专利授权等场景中,如何界定"转让"的法律边界,成为保障交易安全与维护品牌价值的关键命题。本文将从法律定义、实践类型、风险防控三个维度,解析合同转让条款的核心要义。

一、法律定义与核心特征

《民法典》第545条明确规定,债权人可将债权的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或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情形除外。在VIPKID的课程服务协议中,"转让"特指学员家长将未消耗课时对应的合同权利义务,通过书面协议转移至第三方的行为。这种权利义务的概括转移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需遵循《民法典》第555条关于债务转移需经债权人同意的规定,另一方面受制于教育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中"培训服务不可擅自转让"的特别约定。

司法实践中,2021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某在线教育纠纷案具有典型意义。该案中学员家长未经VIPKID书面同意,私下将价值万元的课时包转让他人,法院最终认定该转让行为因违反合同约定而无效。这一判例揭示出合同转让需满足"三方合意"要件:原债权人(家长)、新债权人(受让方)、债务人(VIPKID)必须达成书面共识。

二、常见类型与应用场景

教育培训行业的合同转让可分为权利转让与义务转让两类。权利转让常见于剩余课时转赠亲友,此时家长作为原债权人,需向VIPKID提交《课时转让申请书》,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办理。义务转让则涉及加盟商合同承接,如某城市教学点经营权整体转让时,需重新评估受让方的资质能力,确保教学质量不受影响。

在知识产权领域,VIPKID的技术专利许可使用协议中,"转让"特指专利权的永久性转移。根据《专利法》第10条,此类转让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且不得超过专利权有效期。2020年某加盟校擅自将VIKID自主研发的DCGM教学系统转让第三方,最终被法院判定侵权并赔偿损失的案例,印证了技术类合同转让的严格程序要求。

三、风险防控与合规建议

合同转让中的法律风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未经同意的私自转让,可能导致服务标准失控;二是转让程序瑕疵,引发权利归属争议;三是知识产权泄露,损害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防范风险,VIPKID在《用户服务协议》中设置"四重防护机制":明确禁止私自转让条款、建立转让申请审核制度、要求受让方签署质量承诺书、对核心技术实施分级授权管理。

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为行业提供了合规指引。其中第12条强调,培训机构预收费权转让应实行"事前备案+资金监管"双轨制。VIPKID据此建立的课时转让资金共管账户制度,要求转让资金须经原付款渠道回流至公司监管账户,有效杜绝了资金挪用风险。

合同中的"转让"条款既是权利流转的通道,也是风险控制的闸门。对于VIPKID而言,在保障用户合理转让需求的同时,需通过完善合同约定、规范操作流程、强化技术保护等措施,构建起"可追溯、可管控、可救济"的转让管理体系。未来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深入实施,教育机构更应在合同条款设计中融入动态合规审查机制,使"转让"行为始终在法治轨道与教育规律的双重框架内有序运行。

版权声明

本站提供的网络服务中包含的任何文本、图片、图形、音视频等原创性内容和资料均受版权、商标或其他法律的保护,未经相关权利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媒体直接或间接予以发布、播放、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出于播放或发布目的改写或复制发行或者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同时本站尊重原创,支持版权保护,承诺积极打击版权侵权行为。

若您认为本网站所提供的任何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其他权利,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予以删除等处理。侵权投诉通道:IP@vipkid.com.cn ,请您在投诉邮件中写明如下信息:

(1)被诉侵权的内容或文章的链接;

(2)您对该等内容或文章享有版权的证明资料;

(3)您的联系方式。我站会在接受到您的通知邮件后十四个工作日予以答复和处理。